:::

1-1-2-2 ﹝參考2﹞今後道路環境政策應如何制定

今後道路環境政策應如何制定─配合時代環境而進行政策轉換-(摘要)

(道路審議會環境部會、建設省、19976月)

1章 經濟與社會變化

1.各種環境問題嚴重化

1)地球環境負擔惡化與環境制約

●隨著經濟發展與交流範圍拓展,人們生活越來越豐富,但能源消耗增加造成空氣污染、地球暖化、酸雨、臭氧層破壞等等,全球環境惡化問題越來越嚴重。

●環保問題必須再我們這一代認真解決,不可禍延子孫。亦即發展必須尋求永續,了解地球的有限性,努力環保。

●不只政府必須有完善的環保對策,所有企業與民眾也都應認識環保重要性,避免過度消費,全面打造體貼環境、重視環保的生活型態。

●針對地球暖化、酸雨與全球環保課題,日本應與各國會商、協調,找出最佳解決方法。

2)都市化所造成的環境不良影響

●大都市圈依然不斷吸納更多的人口與經濟發展,即使地方區域仍然也出現人口與經濟活動往核心都市集中的傾向。

●大都市圈的人口集中、經濟社會活動高密度進行,就很容易出現交通阻塞、空氣污染、噪音等問題。即便地區都市,噪音等環境問題也還是相當嚴重。

P.16

地球環境問題   地球暖化   沙漠化   生物多樣性降低   海洋污染   有害廢棄物越境移動   森林減少   酸雨   臭氧層破壞

1-8  全球規模的各種環境問題

3)自然環境的保護.共生之必要性

●日本四季都有非常豐富的自然景觀,這樣豐富的自然環境當然也孕育了許多的物種,當然必須好好保護。

●在自然環境的保全與共生過程中,不只需保護瀕臨滅絕生物,即便一般生物種也應加以珍惜,以維護基因.物種.生態之多樣性。

4)重現優雅而富足的社會文化環境

●隨著都市化程度急遽升高與民眾生活習慣改變,許多地區特有的歷史、文化與自然都漸漸失去其原有面貌與特色,變成像同一個模子拷貝出來。

●不論自然、歷史與文化其實都擁有多樣性,重視這樣的多樣性特色才能讓我們擁有優美而富足的生活環境。

2.如何推展公共事業

1)計畫立案時必須與居民密切合作

●實施公共事業之前,應廣泛收集當地自然環境、歷史文化相關訊息,並且和當地居民乃至於道路利用者等等溝通,參考他們的意見。

2)日本各級政府財政狀況不佳,只能實施重點投資,並且高效率地執行

●少子化與高齡化造成勞動力供給減少、儲蓄減少,這些都造成經濟活力衰退。

●雖然政府實施財政結構改革,但依舊捉襟見肘,為了建構優質而能永續的高度社會資本,除了改採重點投資、提高執行效率之外,更重要的是降低成本。

3)各級與地方公共團體的分工與合作

●這幾年來許多人強調所謂「地方公共團體應廣泛介入地方的行政業務,扮演自主且綜合性角色」的「地方分權」主張越來越受重視,亦即,各級政府應與地方公共團體密切溝通,分工合作。

﹝如何打造有魅力的都市(複選)﹞

美化街區等都市景觀

打造親水空間與綠色環境

推展傳統祭典、飲食文化與工藝

弘揚古城、神社等歷史遺產

打造吸引外國人居住、觀光的國際社區

經常舉辦文化、運動比賽等活動

打造具有時尚感而多樣化的商店街

﹝日本都市今後最應重視的事項(複選)﹞

文化.歷史   環境   生活.福祉   景觀   安全   情報   國際性   經濟.產業

1-9  都市營造相關問卷(引自:「建設白皮書」、日本經濟新聞社實施問卷,建設省綜合統計)

P.18

2  環境政策的課題

1.保護、恢復自然環境

●為了維護自然環境與生物多樣性,闢建道路之際應選擇對自然環境衝擊最小的方法。

●注意修建道路對自然環境的影響之外,更重要的是減少修路,竟可能恢復自然環境原有的面貌。

●有些國家已設定全國性的自然環保目標,恢復了不少自然環境,應積極加以參考。

●日本也必須在修建道路之際充分考慮、配合自然,而且必須全國性地加以重視、實施。

﹝道路計畫﹞   

需要計畫 聯邦交通網計畫   事前調查路線案 路線選定程序   道路設計圖 預備計畫圖 計畫決定程序   開工用設計圖

﹝自然與景觀保護的流程﹞

環境影響與生態風險評估   環境影響評估   自然與景觀保護之配套計畫   自然與景觀保護之實施計畫

基礎調查   影響查核   恢復自然   自然的重要性

無   有   能夠   無法   低   高

恢復措施   代替方案   事業實施   事業不實施

1-10  德國的環保對策

P.19

2.創造豐富的社會文化環境,永續相傳

●呼應國民需求多樣化,形成高品質多樣環境,要達成這項目標,首先得維護優美國土與地區固有自然、歷史、文化,打造健全的社會資本。

●為了提高道路利便性,創造更高社會價值,必須重視地區的自然、歷史與文化乃至於街區等等,如此才能打造優雅舒適的空間。修建道路不必有太多不必要的修飾,仍應有特色,讓人容易親近。

●打造優美街區必須將道路、建築與廣告物與工作物等景觀做適度的搭配、調和。

●生活道路最重要的就是發揮日常生活機能,讓人們安心而便利地加以利用,如此就可形成舒適的空間。

藝能   歷史.文化   古蹟   文化景觀   風土   古木   建造物   建築物

地形   社會文化環境   廣告物

自然   綠地   生物   行道樹   風景   聲音   街區   電線桿

1-11  社會文化環境的構成要素

P.20

3  今後道路環境政策的方向

.基本概念的轉換

1.積極推動環保

    修建道路之際除了傳統重視的減少塞車、縮短交通時間與提高安全性、降低成本之外,還必須加強重視環保。

1)修路時必須重視環保

●評估修路費用與效果之際,還必須考量環境要素,參考地區居民與公共團體的意見,實施綜合判斷。因此,應提早進行相關調查,並且有該當道路最後不應興建的選項。

2)重視環保的計畫與設計

●道路修建應重視環保,反應居民的意見,因此,從計畫構想階段就應公開其概要。

●修建道路重視環保,這方面必須先建立基本方針,各地區實施之際,則得針對各該地區特性,建立不同的環保措施。

和自然環境衝擊經常出現難以預測的狀況,因此,即使修路完工之後,仍需持續調查。

●為了能有效率地讓修建道路與地區自然、歷史、文化、街區調和,設計之際必須全面考量景觀搭配問題。

配合景觀與環境進行道路修建

全面積極重視環保

1-12  修建道路新的觀念與想法

P.21

●為了實現循環型社會,即便道路事業也應與其他事業協調、合作,因此,在計畫與設計階段就應提高資源與能源利用效率,避免產生太多建設副產物、強化資源回收機制。

3)既有道路修建也應重視環保

●既有道路法面實施綠化或者與公園、河川形成綠帶等等工作,實施之際最重要的就是有效率地維護環保。

環境費用  環保所需費用   建設工程費、道路用地費等   費用   比較考量

環境效果  對環保的衝擊   減少塞車  縮短交通時間  提高安全等   效果

1-13  積極推動環保措施

居民等   初步階段就對外公開   情報.意見

計畫   設計   實施

以自然環境為例

●有珍貴自然環境的地方盡可能避免修建新的道路

●無法避免時應將環境衝擊降到最低。最好能採取「代償措施」(將修路砍掉的樹盛土或切土法面等的方式種回去)

●裸地等缺乏自然環境的地方修建道路之際不妨加強植栽,盡可能創造豐富的自然環境

●為了彌補環境衝擊的不確定性,完工之後仍應追蹤調查

1-14  計畫.設計與實施之際應重視環保

P.22

2.與地區社會、民眾攜手加強環保

1)省略

2)修建道路吸收居民的意見

●從計畫構想階段就公開其概要,提供居民參與意見的管道,讓他們能充分表達看法。

●積極地公開環保相關措施的效果預測與費用,廣泛聽取民眾意見,擬定最佳的環保措施。

●道路修建希望得到更多民眾參與意見,但道路不同特性乃至於不同的事業階段,居民關心的方法多半也有所不同,具體上如何加以因應,仍有待進一步檢討。比如,聯外道路等生活道路擬定計畫之際當然必須以居民為主體。

●平常就應聆聽居民有關地區道路管理、植栽與景觀的相關看法,尋求他們的協助。

●進一步應聆聽民眾對於道路行政的各種意見,然後根據這些意見調整行政架構。

高   道路的廣域性   低

行政   .初步階段就公開訊息  .公佈環境影響評估  .建立聆聽民眾意見的機制

居民   .積極提供情報  .與道路有關的提案  .讓民眾參與生活道路的計畫工作

1-15  推廣居民參與意見的道路修建模式

P.23

Ⅱ.具體措施

1.保護、恢復自然環境

●擬定維護森林、水邊空間等自然環境與生態系維護的基本方針。

●擬定環境影響評估法之施行細則。針對生態系、大氣空氣品質、水質與噪音等都建立評估模式。

●有效率地進行道路法面綠化,比如,針對未綠化的既有法面實施再綠化。

●活用道路空間,推動公園、河川與生物棲地網絡。

●替代道路完工之後的舊馬路,不妨以植栽恢復其自然景觀,形成自然引道。

2.打造優美而具有高度親和力的社會文化環境

●建立能充分重視景觀的計畫、設計、施工、管理模式。

●活用地區計畫制度,修建道路之際也能兼顧街區與岩路景觀。

●在大範圍的步道種植適合當地的行道樹,打造具有風格的道路。

●熱鬧街區與悠閒小巷都能發揮其特色地進行道路景觀設計。

●做適度的道路指標,充實道路機能,讓沿路景觀更容易被看見。

3.節能減碳、降低環境負擔

1)~(4)省略

5)以植栽進行減碳

●高低樹種搭配種植可發揮二氧化碳固定化的效果。也可用具有高度二氧化碳固定作用的木材製作邊坡柵欄等道路設施。

6)推動資源循環型的道路修建模式

●道路修建、維持管理過程中會產生沙土、水泥塊、柏油、修剪材、間伐材等廢棄物,最好都能在當地恢復利用,打造資源循環型的道路修建模式。

4.確保良好的生活環境(省略)

5.與居民共同推動道路修建工作

●從計畫構想階段就公開道路修建計畫概要,廣泛讓民眾參與意見。

●生活道路的修建工作應盡早提供容易了解的訊息給社會大眾,尋求他們的意見,以居民為主體擬定計畫。

●地區道路修建與維護管理平常就應接納居民意見,管理、植栽與景觀維護等等,也應尋求居民協助。

●廣泛聽取民眾對於道路行政的意見,建立足以反應居民意見的行政架構。

P.25


:::

QR Code 區塊

https%3A%2F%2Ffang.tncomu.tw%2Fmodules%2Ftad_book3%2Fpage.php%3Ftbdsn%3D5%26tbsn%3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