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2 道路的植栽

近年來都市居民除了傳統的利便性與安全性之外,也越來越多人注意到舒適、親和空間的重要性。

就這部分而言,行道樹、公園與河川綠帶,可以說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換言之,未來都市提升生活品質,必須提高行道樹數量,並且配合居民生活多樣性與各地狀況,盡可能增加綠意。

 

1          

綠色植栽可讓都市景觀更加優美。

「每次我走在這條馬路上就覺得身心非常舒暢,仔細想一想,原來是這裡有別處街道罕見的高大櫸木行道樹。

到了春天原本光禿禿的枝條吐出紅色新芽,然後漸漸變成淡綠色。5月梅雨季整棵樹已經綠意盎然,和不遠處明治神宮蒼蒼鬱鬱的樹木交互輝映。夏天過去,樹葉轉黃飄飄而落,佈道彷彿灑了一層黃金。就因為有這些樹,整個四季變化多了生命活潑的感覺。東京也正因為如此增添了迷人的色彩。

有天傍晚,當落日餘暉灑在街道上,我從NHK廣場走到表參道。發現這些櫸木行道樹竟然聚集了無數的小鳥,吱吱喳喳就像小鈴鐺掛在巨大聖誕樹上,感覺就像小鳥們在辦廟會,熱鬧到經過的行人都忍不住駐足側目,我想那些應該是椋鳥。牠們以表參道的櫸木為家,如此熱鬧場景並不罕見。

總之,我愛原宿。其實是因為我更愛這裡的行道樹。」

以上是名作家遠藤周作散文作品《原宿的行道樹》(引自:《自然保護》19875月號,日本自然保護協會),文筆雋永,令人回味。

正如作家所感受的,整個原宿表參道其實就是個綠意空間。在這裡,人們和綠意、小鳥和諧共存,形成難以言喻的都市之美。

確實,日本人很早就重視行道樹的價值,認為成片的行道樹是最佳都市景觀,並且也能讓居民身心愉快。

既然如此,在可行的範圍內,綠色植栽當然越多越好。

只是,像表參道櫸木與繪畫館前銀杏這樣大型街道樹成片的狀況在東京並不多見,畢竟要讓行道樹長到這麼大,道路必須夠寬,種行道樹的步道面積也得加寬,才能確保其根部伸展空間。若是步道無法寬敞的道路,若無法種植高大行道樹,也可用中木或栽種綠色圍籬,同樣達到綠化效果。

近年來都市綠化的趨勢是,即使無綠化的既有道路,也應盡量增加綠化空間。為了達成這項目標,首先得實施電線電纜地下化,市政機關並且必須擬定相關修景計畫、主要幹道綠色計畫與休閒景觀道路綠色計畫等等。

道路其實不只是交通手段,並且也是都市的門面,更是人們生活、呼吸的空間。所以,即使維護交通安全而設置的步道,其實可以實施綠化,讓都市有更多綠化空間。

 

2        

開車走上東京都內車流量相當大的環狀7號線,卻意外發現綠化程度相當高,而且不只行道樹,好多地方樹木已經渾然成林,包括櫸木、樟樹與珊瑚樹等落葉、常綠樹木,都呈現獨特令人窩心的美感。

其中最令人讚賞的乃是新的植栽觀念,那就是擺脫傳統一定間隔列狀種植同一種行道樹的做法,同一條動線上改栽種多樣樹木。這是1965年代東京有關當局反省車輛公害嚴重所擬定新措施,在民眾協助、配合之下,終於有這樣友善的生活環境。

另一方面,到1982年,中央政府召開大規模道路審議會,確認新的方針,也就是放棄原本一邊倒重視交通的道路政策,改重視人的重要性,具體措施則是加強道路綠化。

總之,時代變化,人們對於都市綠化與行道樹等等的價值觀乃至於針對道路的定位,都不斷改變。

而目前最新的觀念是,道路綠化應該走向庭園模式,栽種民眾喜好的各種花草樹木,讓道路也蛻變成為有魅力的生活空間。在此原則之下,為了形成有地區特色的行道樹景觀,當然就得了解當地居民、步行者乃至於外來訪客的看法,檢討各種不同觀點,修改既有道路的做法,建立新的個性生活空間。

 

3          

樹木不只擁有四季各自不同的表情,而且年年成長,因此成為許多人心靈寄託所在,更是地區景觀的象徵。因此,樹木管理應該和建築物、工作物管理不同,也就是後續管理更加重要。

當然,像表參道櫸木行道樹、繪畫館前銀杏以及迎賓館前的美國鵝掌楸,都是1910年代前後栽種的,當時因為已經同時規劃寬闊的人行步道,所以這些樹木都有足夠的根系的伸展空間。而且,即使戰爭期間這裡也很少被轟炸,後來又被指定為景觀優美地區,幸運地避免開發而被剷除。但相對的,其他都市行道樹,就未必能如此幸運,許多因為道路拓寬為了增加車道而砍除。若要解決行道樹被砍除的危機,首先政府部門必須做好長遠的都市計劃,並且在居民協助之下,持續進行既有行道樹的維護與管理。其中包含提升修剪技術,擬定更好、更有效率的管理方針,整體地建立良好的管理系統,如此才能真正確保行道樹存活良好並且發揮功能。

照片-1 單側就有二列行道樹的道路(德國)

P.6


:::

QR Code 區塊

https%3A%2F%2Ffang.tncomu.tw%2Fmodules%2Ftad_book3%2Fpage.php%3Ftbdsn%3D8%26tbsn%3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