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道路綠化的設計
進行道路綠化設計必須有計畫地實施,首先得充分掌握植栽地的基盤等等條件,以及氣溫、降雨量、風等氣象條件,才可能讓道路植栽有良好的生育環境。
設計之際必須掌握以下要點:
1地上空間相關條件
道路構造、交通安全設施、佔用物件、沿線條件、交通狀況
2地下空間相關條件
植栽地規模、有效土層深度、地下水位、地下埋設物
3地域特性相關條件
氣溫、風、降雨量等地區氣象
4維持管理條件
掌握以上狀況之後,才能進一步決定植栽型態、場所、範圍與樹種等。
(1)植栽基盤
必須先了解植栽基盤,必要時還得進行植栽地構造與土壤改良。
植栽基盤改良可參照圖3-20實施。
1設置植樹帶或行道樹植樹區時,必須將地下1m以內的構造物、埋設物等移開。
此時必須確保足夠的透水性、保水性與通氣性。
2進行植栽地土壤調查,若有混入不利樹木生長的級配與瓦礫等,應加以排除,然後補充客土或實施土壤改良。
3需要補充客土之際,應選擇農田土或肥沃度夠的土壤,以利植物生長。
4客土深度需視植栽樹種、將來成長狀態與客土下方土質條件而定。
此外,樹木等所需土壤深度參照表3-26、圖3-21。
P.176圖說
可負擔補充客土 可負擔補充客土 可負擔補充客土 可負擔補充客土 可負擔補充客土
*補充客土之後之所以必須確認腐植含有率,主要是擔心所使用的客土缺乏腐植。
圖3-20 植栽基盤整備之順序 (取材:《道路綠化技術基準.同解說》)
P.177
表3-26 樹木等根系可達到的深度(標準)
區分 樹木等根系可達到的深度
草皮等 低木 中木 高木
右邊圖:草皮、草木 低木 中木 淺根性高木 深根性高木
生存最小厚度 生長最小厚度
圖3-21植物所需最小土層厚度
5植栽地地盤高度必須能防止土壤流出,並能讓雨水流入,所以通常設定為比緣石頂端低3cm。
6客土下方若是非固結的舊地盤,可實施耕耘、埋設通氣管或設置排水溝渠,以確保其透水性、保水性與通氣性。
7高架下等雨水難以補充的場所,應建立可讓雨水流入灌溉設施。
8若必須刨除原本就有的路面而進行植栽,必須注意:
.若是在中央分隔島(圖3-22)
1.級配必須全部去除。
2.客土厚度必須達到植栽樹木所需要求。
3.所填進來的良質土可含有植物有害物質,並且必須能排水,沒有混入瓦礫。
圖3-22 中央分隔島的情況
鋪裝 路床 路盤 遮斷曾 客土(田土) 回填良質土
9若是在水泥構造物上等地方進行植栽的土壤[參考圖]
1.排水佳(圖3-23)
2.排水不佳(圖3-24)
客土(田土) 排水兼通氣孔 透水層、排水暗渠等
d代表樹木植栽所需土壤最小深度
圖3-23 排水佳的情況
客土(田土) 通氣孔 透水層
d代表樹木植栽所需土壤最小深度
圖3-24 排水不佳的情況
(2)道路植栽的緣石
道路植栽必須有計畫地針對以下要件進行評估與計畫:
1植栽的目的、形態、場所、樹種
2道路的幅員構成、交通及沿途條件
3維持管理
a)步道幅員與植樹帶、行道樹栽種區
擁有步道的道路原則上最好設置植樹帶,但若道路構造或沿途條件不佳,也可考慮設置盆栽型的行道樹或實施步車道分離柵欄綠化。
不過,必須確保能通行的寬度可以超過2.0m以便輪椅可以會車。
根據步道寬度制定標準的植樹寬度與植栽形式,可參照表3-27、圖3-25。
此外,表3-27空格部分原則上不可作為植栽對象,若根據交通條件、沿途條件等可以實施植栽,可准用標準構造加以綠化。
P.179
表3-27 步道寬度與植栽形式
植栽形式與構造 植樹寬度 步道寬度
植樹帶形式 植樹帶(道路部分)
行到束形式 行道樹花盆(在道路上設置)
道路分離柵之綠化 綠化分隔島
*步道有效寬度原則上應超過2m,因此,若在寬度未達3m的步道,或許就得運用步車道分離柵的形式,進行綠化。
[步道寬度與植樹花盆以及行道樹花盆的關係圖]
步道寬度 步道植樹帶寬度 植樹寬度
步道寬度 樹木 支柱 植樹寬度
[植樹帶形式與行道樹形式圖]
植樹帶形式 行道樹形式
P.180
[植樹帶與行道樹花盆區的平面圖(標準)]
[以標準之外構造進行綠化時的參考圖]
(1)步道寬度2.75m以下而採取植樹帶形式時的作法
a原則上超過450mm。
但若以攀藤植物進行植栽(搭配圍籬等),可縮小到330mm。
行道樹 760以上 設置圍籬 (註)最好不要同時設置軌道式的防護柵。
(2)步道寬度超過3.50m而種植行道樹時
視需要設置防踐踏板等。 1,060以上
圖3-25 植樹帶與行道樹花盆的平面圖(標準)
P.181
b)步道植樹帶
步道植樹帶的位置原則上放在步道內靠車道的地方,但若步道寬度、步道利用形態與沿線狀況等情況特殊,可作必要的調整。
1設置步道植樹帶須參考步道交通量與沿途條件。
2步道植樹帶最好連續,至少也得每個區塊確保延長2.1m以上。
3步道植樹帶等若設置緣石,必須和可通行的部分明確區分。
4緣石通常頂端和步道鋪裝面相同高度,如此才可讓雨水流入植樹帶。
此外,鋪裝最好具有高透水性。
5人行穿越道與天橋升降口、郵筒、公車站、電話筒等場所,得想辦法另闢足夠的植樹帶空間。其中,人行步道與植樹帶中間最好設置0.6m的緩衝區,避免植樹受踐踏。
6路燈、交通號誌、電線桿與其他道路道路附屬物或佔用物,若與植樹帶處於相同空間(間隔),最好能在不影響道路管理的條件之下加以移除(參照圖3-6)。
7現道中伴隨步道植樹帶所設置的防護柵,在不影響交通安全的條件下可加以拆除,並且原地設置植樹帶。步道狹窄場所為防止植樹帶樹木長太大影響通行,可設置竹籬笆圍起來。
c)緣石的構造
緣石通常可採用植樹帶專用的水泥磚,並且上緣與步道鋪裝相同高度。但若道路構造特殊或有其他狀況,可微調。
P.182
(1)步道植樹帶緣石設計
植樹帶 步道
材料表 (每100m)
品名 水泥磚 水泥 灰漿 再生碎石(RC-40)或碎石(C-40) 模框
形狀尺寸 單位 塊 數量
步道植樹帶緣石工端部(G-2) 植樹帶寬度
材料表 (相當於每一邊有100個場所)
品名 水泥磚 水泥 灰漿 再生碎石(RC-40)或碎石(C-40) 模框
形狀尺寸 單位 塊 數量
步道植樹帶緣石工端部(G-3) 植樹帶寬度
材料表 (相當於每一邊有100個場所)
品名 水泥磚 水泥 灰漿 再生碎石(RC-40)或碎石(C-40) 模框
形狀尺寸 單位 塊 數量
圖3-26(a)緣石的構造1
P.183
步道植樹帶緣石工端部(G-4) 植樹帶寬度
材料表 (相當於每一邊有100個場所)
品名 水泥磚 水泥 灰漿 再生碎石(RC-40)或碎石(C-40) 模框
形狀尺寸 單位 塊 數量
步道植樹帶緣石工端部(5號區塊部分)
材料表 (相當於每一邊有100個場所)
品名 水泥磚 水泥 灰漿 再生碎石(RC-40)或碎石(C-40) 模框
形狀尺寸 單位 塊 數量
圖3-26(b)緣石的構造2
P.184
(2)在步道進行不刨除路面的施工時,可參考如下構造。植樹帶 步道 材料表(單邊每100m)水泥磚 塊
步道植樹帶緣石工端部[G-1] 植樹帶寬度步道植樹帶緣石工端部[G-2]
(3)行道樹植樹區 行道樹植栽區設計[T1]
材料表(單邊每100m)水泥磚 塊 圖3-26(C)緣石的構造③
P.185
緣石構造如圖3-26所示,修闢道路順便舖緣石時可打地基,兼有為舖裝打邊的功能。舊路不翻修,可不打地基。 d)中央分隔島的道路植栽緣石 中央分隔島進行植栽,除非該設施原本就有緣石設計,否則就應舖設足以區分汽車與步道的緣石。① 緣石的功能是為步道植樹帶與路樹盆栽定邊② 緣石可使用各種水泥磚、石材等高強硬材料。 (3)步道植樹帶與行道樹植栽 a)一般事項① 步道植樹帶指中高木或低木的連續種植。② 步道植樹帶依寬度與機能,可併用高、中、低木,實施規則式或自然式植栽。③ 在人行步道或公車站等步行交通流量大的場所,最好設步行者通行側護柵。 b)根據植樹寬度設立配植標準(植樹帶形式)(表3-28)
表3-28根據植樹寬度設立配植標準步道寬度 植樹寬度 植樹帶 配植形式高木(行道樹)之外,低木原則上需較密集、連續地種植,並可與草皮等地 類乃至於低木組合。又,可在視距效果優良的條件下,穿插種植中木。但仍應有規則地配植。高木(行道樹)之外也可加入草皮等地被類與低木,實施群植、拼盤,或者加入中木,多層次地種植。此外,也可藉由修剪設計出造型,或者搭配不同顏色植物形成圖案。
高木(行道樹)可確保步道將來有更多綠意。可搭配混植落葉及常綠高、中、低木、草皮等,實現多樣化配植。 c)樹種選定 選定樹種參照第2章;設計之際事項如下:① 自然環境條件土壤、地下水位、降雨量、日照狀況、風(恆常風、海風)
② 道路條件幅員構成、交通量、道路構造與施行方法、道路景觀、交通安全對策、維持管理等。③ 社會條件土地利用與將來預測、各種計劃等。④ 地域條件地方人士建議的樹木、各自治體特色樹種、鄉土木、歷史與地名源由樹種等。 d)高木植栽① 樹種選定1. 以落葉高木為原則,配合植栽特性,選擇適合當地土壤、大氣、氣象等諸條件的樹種。2. 需防噪音、防塵的地方,可種常綠樹。3. 日本常用行道樹種參見第2章。4. 注意事項△樹形應筆直、整然,枝葉密生夏季有濃蔭 。△生命力強、耐剪、萌芽力強。△抗病蟲害、大氣污染、風害和沿路景觀調合。△須配合步道寬度、受架空線侷限的生存空間與植栽地土壤等條件。△材料要有市場性、容易維持管理。② 形狀1. 樹幹筆直。2. 樹高原則上大於4.0m的高木。3. 幹圍原則上大於18cm。4. 枝條下緣高於2.5m。③ 配植1. 植栽間距配合樹形等管理計劃,以8m為準,但可根據地區條件,若有限空間需增加綠量,可縮小間距。樹種應配合步道寬度、沿路狀況、將來枝寬、沿路都更等預作因應。△步道植樹帶、植樹區的高木植栽位置 在不侵犯建築界限前提下,樹木預期成長狀況,決定種植之位置。 基本上種在植樹帶、植樹區中央。(圖3-27)
[標準植栽間距]
①高木植栽間距 ②步道植樹帶形式的高木植栽位置 ③行道樹形式的高木植栽位置[植栽間距縮短為3m的情況]
圖3-27高木植栽P.188
2. 行道樹兩側並行最好同一樹種,能連續500m更好。大規模十字路口、廣場、橋樑等行道樹無法連續,可變更樹種。3. 應先掌握路燈、交通號誌、交通標幟等設施狀況,才決定植栽位置(需特別注意確保交通安全與機能,有些路燈與號誌難以移除)。④ 行道樹植樹區土壤內的保護1. 站前廣場、公車與計程車招呼站等步行交通流量大,設鑄鐵製等防踏硬盤,保護土壤。2. 為免被擴張的根系舉起,防踏硬盤設置位置應與植栽有適當距離,必要時可在舖裝面下方填充覆蓋材或碎石等。 e)中木植栽① 樹種 為了綠化,多使用常綠樹。樹種詳見第2章。② 配植1. 在十字路口或人行道設置植樹帶之際,須確保視距。2. 斑馬線前後種中木,可參照圖3-28(樹高為車道舖裝面算起的高度)。˙行進車輛在斑馬線、十字路口須確保視距時,A=5m,B=0~40m
˙徒步道往斑馬線看過去左側視距C=2m
f)低木植栽① 樹種以常綠低木為主,詳見第2章。② 植栽數量(密集隨機栽種)(圖3-29)
P.189
圖說: 十字路口內高0.9m以下之低木植栽 步道 植樹寬1.37m以上 低木0.9m以下 斑馬線 中木 步道 公私境界 [A與C區間之斷面][S-Sˊ斷面][N-Nˊ斷面]
圖3-28中木植栽位置圖 圖面號碼 低木枝寬 每1㎡植栽數 摘要 需抑制植栽横寬過大時必視需要增加植栽數。 ※密集隨機栽種圖之中有標準植栽方式與植栽密度。 枝寬30cm、9株/㎡ 枝寬60cm、4株/㎡ 枝寬45cm、5株/㎡ 枝寬40cm、6株/㎡
枝寬60cm、2株/㎡ 枝寬45cm、2.5株/㎡ 枝寬30cm、3.5株/㎡ 枝寬30cm、5株/㎡ 圖3-29 植栽數量P.190
(4)中央分隔島植栽a)一般事項 ①分隔島植栽之際,分隔島寬度原則上1.5m以上。 ②分隔島植栽以中、低、木、草皮、地被類為主,但若分隔島寬超過4.0m,可考慮種高木。 ③高木應選擇枝條下緣2.5m以上者。 b)配植 ①分隔島開口部與突出斑馬線的尾端區域(A)的低木,高度不可高出路面0.5m。隔隣的B區低木,高度不可高出車道路面0.9m(圖3-30)。 [中央分隔島配植區域圖]
車道 中央分隔島 步道 A:尾端、B:隔隣區域、C:其他 [植栽舉例]分隔島寬2.0m時 中木H=3.0m未滿 植栽寛1.0m以下 低木H0.5m以下(不可高出路面) A區 尾端5m
低木H0.9m以下 B區 隔隣區域30m
C區/其他一般區域 圖3-30中央分隔島配植區域圖 ②需抑制行人穿越車道時,可密植栽或種樹籬。 c)根據分隔島寬度進行植栽 ①中央分隔島的植栽斷面結構如表3-29所示。 ②寬度別標準植栽形式(圖3-31)
③分隔島寬度大於4m時常(圖3-32)
P.191 表3-29 根據分隔島寬度進行種植中央分隔島寬 區分記號 區域延長 緣石+草皮等 寬 地被 草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