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9日 下午9:17 記者鄭惠仁/台南報導
一○一歲的台南公園已被列入文化景觀,三年多來局部棲地改善也讓一些元氣大傷的樹木恢復活力,護樹團體期待部分土壤已硬化的棲地仍持續改善。市府工務局表示,原則上不再增加設施,等保存維護計畫出爐,就會依據計畫逐步改善。
台南公園因位於台南火車站旁,附近又是公車、客運的匯集處,也是台南的門面。卻因公園內樹下長期有人運動,造成土壤硬化,加上褐根病等影響,不少老樹都枯死,有的也奄奄一息。為此民間團體如樹木保護委員會、台南社大與工務局合作,改善棲地。除了羊蹄甲林逐漸恢復生機,因土壤硬化而出現病狀的雨豆樹也轉為枝葉茂密,讓台南公園呈現生機。
不過,走進公園,還是有部分棲地也出現土讓硬化的情況,亟待改善。樹木委員會委員晁瑞光表示,目前工務局仍只是局部改善棲地,他們希望大面積改善,但市府礙於會影響市民活動,不敢貿然去做,但肯定的是目前許多老樹棲地改善而生機盎然。
工務局公園管理科長林玉茹表示,台南公園的棲地改善從一○四年就開始,欣喜棲地改善,讓園區內花木有更好的生長環境。因台南公園內有古遺址,已被列為文化景觀,因此不再增加桌椅等設施,而整個公園如何規劃要等文化局完成調查並擬定公園保存維護計畫,就能依照計畫改善台南公園。
台南社大主任林冠州長期投入台南公園棲地改善,他認為既已列入景觀,未來就應訂出施行細則,如現有運動設施要怎麼處理;而完成分區調查後,每個區域管理也都應要做規劃,是要市府自己做還是委外處理?也建議市府結合民間建立台南公園的再生平台,為下個百年做準備。市府是在今年七月啟動台南公園保存維護計畫,明年底前將依據調查成果研擬後續管理維護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