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報 (2020-09-13 15:22)
【大成報記者于郁金/連凱斐/臺南報導】由臺南市政府工務局出資、委由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代辦,執行期程將近2年「臺南公園文化景觀保存維護計畫」,終於在今(109)年告一段落!臺南公園於前(107)年2月2日公告登錄為文化景觀,為利後續保存與監管,文資處於同年7月委託臺北大學團隊執行「臺南公園文化景觀保存維護計畫」,期望透過現地文史調查,瞭解臺南公園過去發展歷程及現況使用情形,俾研擬臺南公園保存維護策略。
此次計畫執行內容包含制訂保存管理原則、分級與執行方式,以及6處臺灣府城城垣北段遺構坑位調查及基地測繪等;由於臺南公園文化景觀於不同區域有不同景觀特性,本計畫依照調查成果進行分析與分級,根據使用的強度、需求與文化資產保存的必要性,擬訂不同的管理維護管制層級,並於去(108)年5月及11月完成2次公開說明會,聽取市民對臺南公園的保存維護建議。
在保存管理原則方面,計畫將臺南公園區分為「景觀區域」、「路徑」、「建築與設施」以及「植栽」4類,依據不同類別制訂相應之分級制度,例如景觀區域分為景觀區及一般保存區、路徑分為人工道路及園道植栽,建築與設施以及植栽則以A、B、C三級劃分;其中,透過空間軟體與文獻交互對比,指認出6條公園中重要園道路徑做為保存對象,相關植栽的保存措施則建議維持園道兩旁植栽的種植,保持園道與植栽所形成的空間關係,在現有植物生命週期到盡頭時,未來可考慮以日治時期公園誕生時所設計的樹種原貌做更替。
臺南公園承載了從清代到當代不同時期的開發,在同一個空間場域之中留存有多樣元素,保存維護上不可避免必須和多個時期的建築物、構造物共存;另外,本次計畫也將日常管理維護及新建計畫審查原則分成3類:計畫性的興建與設計、臨時性的搶修與清理、日常性的搶修與清理,提供管理單位工務局能快速及精準地判斷處置措施,依據完成之保存維護計畫進行管理維護,以存續臺南公園文化資產價值。
文資處表示,臺南公園雖被登錄文化景觀,但同時也是市民朋友重要休閒娛樂空間及外來遊客觀光遊憩場所;除建立完善保存維護方式,也須考量原來市民活動空間及與時俱進管理機制,使公園不僅是歷史公園,而能延續原始設計功能,配合現代的使用成為具有歷史意義的市民公園。
臺南公園位於臺灣臺南市北區,於日治時期的大正六年(1917年)開園,為該市最古老、及最大的公園。佔地4萬餘坪(15甲),當時身兼熱帶實驗林;二次大戰後一度改稱中山公園,民國90年(2001年)恢復舊名臺南公園,2018年登錄為文化景觀。據了解,位於臺南公園小丘上雨豆樹,該地附近即為清朝的古刑場,位於燕潭東北側;臺灣已知最大菩提樹,為1901年時所種,位於臺南公園南路側。
根據維基百科資料指出,現今的公園,在清領時期,大部分都是位於臺灣府城大北門城外的僻地,臺南城壁從今日公園中間貫穿,而南半位於城內,屬大北門街。..城壁北側有文元溪源頭─燕潭,昔日臺江內海沿岸各村設可以從文元溪運貨到此入府販賣,因而在大北門附近形成市集,得「市仔頭」之稱,而當午後散市之後,這裡便成了遊人流連之處;而在道光年間臺江內海陸化後,文元溪無法再通航,燕潭遂成為單純的風景勝地;當時在燕潭北邊有處決秋決罪犯的高臺,潭邊則有許多老樹,相當於大北門通往寮內、六甲頂的道路之路樹;該地一年四季遊人如織,尤其是在中秋月夜的時候,大北門還因此會在當天延緩關門時間。
維基百科資料顯示:大正元年(西元1912年)12月臺南公園營造動工,大正6年(1917年)完工,配合臺灣總督府始政22週年紀念日於同年6月17日舉辦開園式;由於臺南公園兼作熱帶實驗林的關係,所以園內有許多的樹種;昭和9年(1934年),因拓寬幸町道路(今南門路)重道崇文坊遷離臺南警察署前的原址,重組於園內。..二次大戰後,中華民國政府治臺,該公園易名中山公園,並在燕潭中興建了樓臺曲橋;民國63年(1974年)時,臺南市立圖書館自原位於吳園後的舊館,移入中山公園內,將綠池填平興建館舍;而在民國86年(1997年)6月15日,鳳凰城文史協會舉辦了「臺南公園開園80週年慶」活動,不過該園當時仍名為中山公園;民國90年(2001年)時臺南市政府正式將該園名稱,自「中山公園」恢復為「臺南公園」;民國94年(2005年),臺南市通過「臺南市珍貴樹木保護自治條例」,與臺南社區大學合作調查了全臺南市的老樹;而在臺南公園中,大小樹木有800多棵,喬、灌木植物約160種,而這些樹木之中有26種、78棵在民國96年(2007年)9月6日時被臺南市政府指定為「珍貴老樹」。